在企业日益重视ESG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,佩信集团的“人才善循环”机制正以一种低调而系统的方式,探索社会责任与人才战略的深度融合。
这一循环的起点,是人与人之间真实而具体的连接。
从2025年夏天开始,佩信陆续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、苏州六地同步开展差异化公益实践:上海聚焦特殊儿童家庭的手工协作,北京联合街道残联开展艺术疗愈活动,广州推行“1+7”家庭结对模式建立长期陪伴关系,深圳回应新业态劳动者子女的微心愿,天津通过助农礼包支持困难家庭过节,苏州精准帮扶困难学子……
这些行动形式各有不同,但都共享了一个底层逻辑——公益不是单向输出,而是双向共建的情感与信任网络。
一位曾受益于“佩信公益基金”完成学业的年轻人陈J,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聘加入西北某企业电力项目团队。在项目驻场办公室看到佩信集团的标识时,一度以为是巧合。直到与团队负责人核对项目归属,确认自己加入的正是当年设立“佩信公益基金”、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的那家企业,他才真正意识到命运的闭环已然悄然闭合。
陈J来自西部一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,家庭经济拮据,若非佩信公益基金的支持,可能早已辍学务工。如今,他不仅顺利完成学业,还通过公平、透明的招聘流程成为西北电力项目团队的一员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他提到自己已经开始资助家乡学生,“佩信当年没有要求我回报,但这份善意我一直记在心里。现在我有能力了,也希望把这份光传递下去。”
从受助者到贡献者的身份转变,无疑是“人才善循环”最生动的例证。
截至2025年6月,佩信集团累计资助学生1033人,帮扶困难家庭超2100+户,并在历次重大公共事件中持续响应。但比数字更值得关注的,是佩信在公益行动背后的方法论:如何让善意在组织内部沉淀为文化,在外部延展为生态,并最终回归到人的全面发展。
当公益与人才战略真正融合,企业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,更能成为社会信任的节点与善意流动的枢纽——这或许正是未来组织竞争力的新维度。🌏




